|
新聞資訊 |
您當前位置:首頁 > 新聞資訊 > 正文 |
廈門市力爭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 |
作者:admin 來源: 日期:2015-9-16 17:28:34
|
未來幾年,廈門市將以商業、辦公、酒店、學校等作為試點,推廣管道直飲水係統應用,全麵推廣二次供水“建管合一”模式,爭取在2018年底前完成全市老舊供水管網改造。
這是市政府網站昨日公開的《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》提及的供水安全總體目標。
【實施目標】
新建擴建五個水廠 全麵改造老舊供水管網
《意見》中指出,廈門市將新建同安西山水廠,擴建高殿水廠、海滄水廠、翔安水廠和杏林水廠,全市新增供水能力60萬噸/日。
對我市使用年限超過50年的老舊供水管網和混凝土管、灰口鑄鐵管、鍍鋅管等落後管材以及漏損嚴重的管網進行全麵改造,進一步降低管網漏損率。同時,配合軌道交通建設進度改造嘉禾路、湖濱南路、湖濱中路、文園路等軌道交通沿線管道。
上述管網改造項目采用優質的管材和配件,(球墨鑄鐵管及球墨鑄鐵管件)同步建設水量、水壓和關鍵水質指標的在線檢測設備。據悉,改造順序根據項目的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,優先改造易爆易漏、低壓區等管道,優先安排施工道路給水管改造。
此外,在商業、辦公、酒店等建築,廈門市將加大推廣直飲水係統,加強設置在市區公交站點、BRT站點的公共直飲水機日常管理維護,進一步提升用戶終端飲用水水質。
在水源利用上,到2020年,全市非傳統水源利用率要達到15%以上。
【改造模式】
二次供水推廣“建管合一” 財政補貼與用戶出資相結合
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和管理方麵,將推廣“建管合一”的模式,以促進飲用水末端安全。
“建管合一”,即建設方將小區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費用交由供水企業,由供水企業負責建設和維護的模式。
《意見》規定,在二次供水設施現狀調查摸底工作和思明區試點工作基礎上,由各區製定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計劃,采用區財政“以獎代補”和用戶出資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實施,爭取在2018年底前全麵完成我市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任務。
對於新建小區或經改造驗收合格的“建管合一”小區,統一移交供水企業,由供水企業負責對二次供水設施進行專業化維護。
【水質監管】
9家水廠實現安防電子監控 增強9條溪流水體自淨能力
在進一步完善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自動監測係統、全市城市供水信息監測監管體係的基礎上,建立水環境監測共享平台,並融入省級供水信息監測監管體係,全麵實現水源水、出廠水、管網水主要水質指標的在線監測監控。對於高殿水廠、海滄水廠等9家規模5萬噸/日以上的水廠,實現安防電子監控。
對飲用水源加強整治力度。通過加強島外9條溪流整治和生態修複,增強水體自淨能力。相關部門要重點加強對溪流兩岸排汙口和工業企業排汙監管,聯合建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狀況年度評估製度,對不符合要求的水源保護區及時進行整改。
【技術創新】
開展海水淡化前期研究 推進海綿城市試點建設
實施城市汙水廠尾水提標改造和再生利用工作,通過對再生水用戶開展調查確定再生水水質,將尾水提標改造至一級A類地表四類水或工業用水標準,就近利用於集中的工業園區,補充水係生態用水或作為綠化、消防等市政用水。
海水淡化將作為我市戰略性水源,提高廈門市水資源的安全保障率。重點開展翔安海水淡化示範項目各項前期研究工作,做好規劃用地控製,擇機組織實施。
至2017年,在馬鑾灣片區、翔安新城片區海綿城市試點區域完成一批雨水利用工程建設,通過示範效應,積極引導並推動全市範圍內的公園、綠地、社區、河湖水係等海綿城市項目建設,提高雨水利用率和排水防澇能力。
|
|
|
|